班馬卡自然旅館
昨天被鳥導操了一整天(?),讓人覺得不是才出門旅行兩天而已,體力的消耗卻像是已經玩了一個禮拜XD,今天只好稍做修整,以我們住宿的斑馬卡自然小屋(Baan maka Nature Lodge)的周邊腹地的活動為主。園區內除了住宿房舍外,還有農園、花園區、森林自然步道、林蔭草坪以及一個面積不小的天然湖泊。由於腹地廣大且自然度高,加上各國ebirder的貢獻,斑馬卡在Ebird的熱點上已有300多種的鳥類記錄,比起崗卡章國家公園內的各鳥點一點也不遜色。光是坐在餐廳,就不時有白斑紫嘯鶇、Greater Racket-tailed Drongo、Black-creasted Bulbul、方尾鶲、中華藍仙鶲、Racket-tailed Treepie等大大小小的鳥種在周邊活動,讓人不得不放下吃了一半的涼拌青木瓜絲,一邊忍著嘴裡的酸辣滋味,一邊抄起相機拍鳥,心想:這些鳥到底還給不給人好好吃飯啊?XD。
光是坐在用餐區看鳥當然是滿足不了小孩。吃完早餐後,跟櫃臺詢問了湖上泛舟的進行方式,沒想到官網上看起來像是專門活動的湖上泛舟,其實是斑馬卡園區內準備有3艘塑膠艇,讓人免費借用。櫃臺人員向我們指明了小艇的位置,並提醒我們要穿上救生衣後,就全部交給我們自己操作啦!只是初來乍到的我們還搞不太清楚園區內的相對位置,花了點時間才找到小艇與下水處。兩艘單人艇與一艘雙人艇,就先留給阿嬤跟媽媽帶著兩個小孩玩耍啦!我則獨自在園區裡到處找鳥、逛逛。







就在小孩們玩耍時,我算看到了第一隻原生的白腰鵲鴝,另外收穫了Lineated Barbet與Coppersmith Barbet兩種擬啄木。其中Coppersmith Barbet還看到在遠處的樹梢上交配,而有別於一般許多鳥類的「3秒」快槍俠,Coppersmith Barbet每次的交配時間長達快要兩分鐘,讓手持長鏡頭錄影的我都快要「不舉」(舉不起鏡頭)了!真是有「擋頭」的一種鳥啊!






雖然不過早上8點多,緯度12度的太陽已經曬得大家不要不要,我才離開不到半小時,就接到line說小孩們要上岸啦!我卻還在園區的另一頭。好不容易加快腳步回到湖邊,大家就都已經順利上岸了。回到用餐區點了冰沙消暑,一邊討論著下午的行程該如何規劃?google上看到附近的景點與照片,似乎「一般人」到崗卡章國家公園都是前往水壩與吊橋的景點騎腳踏車。於是決定午餐、午休後開車過去看看。
然而就在午餐過後的空檔,餐廳旁陸續跳出了白斑紫嘯鶇、中華藍仙鶲、Greater Racket-tailed Drongo、Racket-tailed Treepie、Puff-throated Babbler,還有一對紅原雞緩緩漫步出來覓食,一副「放山雞」的模樣…嗯!有點想念臺灣的雞湯了!XD












水壩邊的風景區看來使主打湖景,這邊也有國家公園規劃的露營區。單純進入風景區不需要付費,如果要露營則需要付入場門票。周圍搜尋了一下並沒有找到像臺灣河濱公園或是新加坡烏敏島的腳踏車出租店家,只好步行前往吊橋。不過太陽實在太大,好不容易走過第一座吊橋後大家就決定折返。回程阿嬤先帶著小孩往前衝到停車場的小販買飲料,我們則被樹上一小群鳥給吸引:黑翅山椒、Common Iora、Ruby-cheeked Sunbird,還有一隻灰頭鷦鶯,回程路上,再撿了3隻湖邊草地上的稻田鷚。





為了彌補小孩沒騎到腳踏車的失落感,媽媽提議到附近的咖啡店找冰淇淋吃。這家咖啡店看起來是湖濱度假民宿的一部分,店內裝潢頗有氣氛,二樓的半戶外座位還可以欣賞湖景與日落。餐點的部分柚子冰淇淋清爽好吃,但拿鐵跟泰式奶茶就…喝不太習慣了!






拍完「咖啡店網美照」後,我們回到斑馬卡,介紹住宿環境的手冊中,提到附近有個走路兩分鐘的蜂虎夜棲觀察點,趁著太陽還沒下山,決定去看看,幸運地又在找路的途中撿到Rufous Woodpecker與Ashy Woodswallow兩種。這邊的蜂虎主要是Chestnut-headed Bee-eater,擁有鮮豔的外表,但卻缺少一般蜂虎常有突出的中央尾羽。我們原本以為手冊介紹的地點就是風虎夜棲點,然而到了現場才發現是湖邊的一個芭蕉園,納悶著蜂虎們到底要夜棲在哪裡?而隨著天色漸暗,果然一群群的蜂虎陸續出現,有些飛越芭蕉園,有些則是從湖面通過。最後聚集到湖對岸的山頭上,再朝後方飛去。原來,這只是個觀察蜂虎傍晚聚集準備夜棲的觀察點呀!就這樣,湖面映著天空的晚霞,一隻隻的蜂虎從頭上飛過,伴隨著清亮的鳴叫聲。這樣的傍晚,真是再美好不過了!




Rufous Woodpecker





